吉林盐碱滩长出“金麦子” 中国燕麦走向大市场

  更新时间:2023-06-21 0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吉林盐碱滩长出“金麦子”中国燕麦走向大市场

6月19日,第五届中国燕麦荞麦产业大会在吉林省白城市召开。 高龙安 摄

“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也能长出‘金麦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19日如是说。当天,第五届中国燕麦荞麦产业大会在吉林省白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企业的800余位业内人士,为中国燕麦荞麦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白城市市长杨大勇介绍,当地以燕麦为代表的杂粮杂豆有40多种,总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年产量超10亿斤,是全国重要杂粮杂豆和油料主产地。

多年来,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白城市农科院院长任长忠带领团队选育出100多个燕麦荞麦新品种,在全世界率先完成六倍体裸燕麦基因组破译。

今年4月,吉林省召开“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将通过实施良田建设、种业振兴等八大工程项目,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到2035年粮食产能跨上千亿斤台阶。

李玉表示,燕麦作为耐盐碱性比较强的农作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地表覆盖,吸收部分盐离子、降低土壤pH值和全盐量,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他认为,中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有限,但盐碱地数量多、潜力大,拥有盐碱地面积超过168万亩的白城市被寄予更多期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正与任长忠团队开展生物修复改良盐碱地方面的合作,他认为,通过燕麦、荞麦品种以及高效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形成了吉林西部盐碱地燕麦、荞麦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食品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白城市农科院与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挪威、瑞典、芬兰等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在燕麦品种资源及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当地选育出的“白燕系列”品种,在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据6月18日发布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工作报告(2022-2023年)》显示,2022年,中国燕麦产业总产值约为180亿元,其中,燕麦片约占110亿元,燕麦餐饮约占30亿元,是该产业占比最大的两项。

会上,行业头部企业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谢庆奎认为,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国民健康饮食,倡导优化膳食结构,提高杂粮比例,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健康功能食品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相信燕麦荞麦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同时,行业应着眼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助推行业发展水平提升,企业、科研院校一起推动构建良好的燕麦荞麦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

原标题:吉林盐碱滩长出“金麦子” 中国燕麦走向大市场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