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吉林生态行”走访之二—— 嫩江湾畔的生态价值转化实践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刘姗姗   更新时间:2023-09-25 07:34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正值旅游旺季,在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亭台耸立,飞鸟不绝,游人如织。

“青蒿、苔草、香蒲……嫩江湾现有植物169种,野生动物274种,有白鹤、灰鹤、白鹭、苍鹭等20余种野生珍稀候鸟重返觅食、筑巢,水鸟种类占全省水鸟种类一半以上。”公园观光车上,导游的介绍引得小朋友们一阵欢呼,“这么多动物!”“你看,你看,那边有鸟飞起来啦!”

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嫩江因地势转折东南而形成的天然港湾湿地,我省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前些年,湿地沙化、荒漠化严重,为了让嫩江湾原始风光再现,大安先后投资近2.44亿元,实施清淤疏浚、退耕还湿、植被恢复、修建渠桥涵闸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2019年嫩江湾经过国家5A景观质量评审,开启了迈向创建5A的新征程。”嫩江湾湿地开发服务中心主任李岩介绍说。

近年来,白城切实筑牢我省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项目,接续开展“三年再造百万林”“造林还湿双百万”,实施草原湿地修复治理工程,治理草原41.2万亩、修复湿地55.5万亩。

白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晓强介绍道,“我们按照全省‘大水网’布局,白城不仅完成了124个泡塘连通工程,同时又启动‘引嫩入白’扩建工程,为沿线增加600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

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嫩江第一湾”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被彻底打通,生态旅游持续升温,转换为发展的“真金白银”。

2020年至今,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来自域内外住宿游客超30万人次,今年5月1日,单日接待游客突破3万人。

不得不说,“千里嫩江第一湾”的变迁,是我省生态价值转换探索的一次生动实践。然而处在我省西部的生态长廊,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为全省的绿色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牛鼻子”是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作为“氢动吉林”启动项目,项目聚合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

“按照‘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全产业链设计,新能源装机80万千瓦,年制绿氢3.2万吨,年制绿氨18万吨,绿氢制备规模创目前国内之最。”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赵楠介绍说,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全力助推吉林省化工、汽车、农业等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我省西部风电资源得天独厚,把清洁能源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大安市探索出的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径。

无独有偶,在大安市,45兆瓦“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集光伏发电、生态治理、药材种植、农业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是一个“光伏+”三产融合的新能源项目。据悉,该项目同步配套建设了观景平台、景观鱼塘、站外休闲广场、光伏停车场及景观绿化等工程,力争打造吉林西部“生态—观光—旅游”景观带,通过多元化拓宽项目收入,既让乡村面貌更美,又让生态恢复更好,还让产业融合更优。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嫩江湾畔,生态价值转换的探索与实践正在上演。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刘姗姗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