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鹤)为加快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领域深度赋能应用,在本届高博会上,东北师范大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元晖”教师教育大模型。
该模型聚焦适应学龄人口新变化对教师教育机制改革的新挑战、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对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变革的新要求,基于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深度融合的“DNA双螺旋”教师教育理念,“群落式”多模态大模型架构范式,以及18个省、51个县市的260所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学校的海量数据资源,构建了双轴七维的教师能力图谱,打造了中小学名师、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实现了教师智能监测与评价、教师终身学习智能支持、教师政策模拟与优化等多场景教师教育的应用与服务。
此外,为破解教师教育课程陈旧与模式僵化等现实难题,“元晖”教师教育大模型在学校自研基座大模型基础上,融合百余万课时的优质教学视频、2.3亿条多模态教学数据,运用多阶段训练方法,采用“参数—向量”双驱动方式和“人在回路”闭环反馈机制,实现复杂任务的分解与协同求解,构建覆盖教学技能、学科理解、教学模式等10大维度、46个子维度、82项细化指标的教学诊断体系,实现了从核心素养到教学实施的全图谱式分析,让人工智能成为真正“懂教学、能指导、擅协同”的智慧导师。
东北师范大学“元晖”教师教育大模型作为教育变革的新质生产力,将推动教师教育模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从“知识学习”向“能力提升”、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的转变,为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普惠可及创造了条件,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带来了机遇。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