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刚至,万物竞秀,也迎来了属于吉林的高光时刻——
5月25日,为期3天的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
作为业界高水平、专业性的交流平台,短短3天,这场高博会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吸引全国千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800余家科技企业、3000余位高校书记校长、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界精英;促成校企、校校、校地意向合作80余项;57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508家企业释放优质岗位1.31万个;参观观众超10万人次……
打开一扇门,喜迎八方客。吉林科教大省的魅力再度彰显,更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
硬核展示,高校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每一届高博会都是高校全面展示自身最前沿、最具颠覆性、最具影响力、最具创新性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平台。今年也不例外。各所学校均有备而来,纷纷从实验室里搬出“真家伙”,将“硬实力”摆上展览台,引得与会者争相“打卡”体验。
“这个模型源自我们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它的研发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走进位于东北振兴专区的吉林大学展位,深部探测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吉大建设工程学院教授赵研正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着学校的重要科研成果。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展区内,几个小朋友围着一台造型炫酷的格斗机器人发出阵阵惊叹,这是铁道电气学院教师陈冬鹤团队带来的5项自动化教学与创新设备之一。“它转起来了!”随着小朋友的欢呼声,格斗机器人灵活地旋转着机械臂,展示着各种动作。这台由该校师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从三维设计到电路板制作,从程序编写到组装调试,完整展现了从0到1的创新过程。
吉林农业大学展区里集中展示了植物保护学科、食药用菌方向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农业信息化监控关键技术及装备、作物种质资源保育成果、黑土地保护与盐碱地改良技术、粮食精深加工技术、人参育种栽培技术、梅花鹿养殖技术成果、畜牧水产领域技术成果、园艺林草特产种植技术成果等,打造形成“1+8”学校优势特色科研成果展示阵列。
不远处,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展台里,糖画机器人正在“甜蜜”作画;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海燕”水下滑翔机同样引人驻足……
据悉,本届高博会设置了6个专项展区、1个国际品牌展区,以及东北振兴专区、科创专区、人才专区3个特色专区,全方位展示高等教育现代化成果。其中,东北振兴专区作为特色板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高水平大学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0余所东北三省一区高校联袂登台,全面展现高精尖技术成果、学校特色科技成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等。
“高博会对高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也是各高校之间交流的重要窗口,我们可以和全国其他的学校共同切磋经验,助力学校未来发展。”正如长春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贵锋所说,此次高博会不仅为各参展学校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也为学校之间搭建起了一个沟通的渠道,携手进步,共同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双向奔赴,校企携手结出科创成果
在本届高博会的室内室外展区里,校企合作的成果随处可见。
东北师范大学展台上,栩栩如生的“柿子”“大枣”格外吸睛,而这些竟然都是面制品——利用学校培育的小冰麦33面粉,通过与北京藝禾公司联合研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柔软又具有韧性。
长春财经学院的展台展出了鹿心粉、鹿茸、鹿筋、鹿油等产品,旁边的直播镜头前,头戴鹿角发卡的学生正在认真地介绍。得益于学校与企业搭建的协同创新对接平台,学生们正在推广的鹿制品就是与双阳区一家鹿业企业达成校企战略合作的成果。从包装到营销,让高校教学、科研与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小德,请帮我把桃子放在3+2的结果上。”在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展区,随着工作人员的指令,梅卡曼德机器人立即执行,将桃子放在数字“5”的模块上。这是该校与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
当下,一系列先进的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也逐渐走入高校。本届高博会期间,就有近700家企业带着“高精尖”技术亮相,展现新技术、新装备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
在长春市部分中小学,一盏盏具有自然光谱、防眩光、无频闪等优势的健康照明LED灯具点亮了学生教室;科研院所、高校里,能够满足智慧校园数据可视化需求的超高清COB显示大屏为智慧教学提供更清晰的视觉呈现效果。这些产品均来自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高博会上,公司以COB显示和LED照明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校园智慧显示和健康照明提供先进装备和解决方案。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利用智慧课程平台的智慧化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务管理场景中,通过AI智能体平台的智能调度管理功能,提高咨询处理效率……超星集团利用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推出AI智能体、任务引擎等多种工具完善课堂教学环节,打造AI能力中心、未来学校中心,全方位展示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
“只有把智慧带进课堂,才能发掘更多智慧。”华为擎云生动诠释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图景。从教学到实训、从办公到教学管理,公司通过数字技术助力高等教育教学办公全链路,持续丰富教育生态,让科技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智慧引擎。
本届高博会为校企双方搭建了交流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人才供需对接。这里不仅是前沿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架起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对接桥梁,企业带来的技术与市民生活紧密关联,与高校科研需求精准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开花结果”。
交流碰撞,名家大师共飨思想盛宴
“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会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5月23日,本届高博会开幕当天的重头戏——“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主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提出,教育应从培养“会学习的人”迈向培养“会创造的人”,在现场引发了强烈共鸣。
本次强国论坛与高博会同期同地举行,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关键命题。主论坛邀请了来自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2所大学的12位书记校长,围绕“高校大思政课体系建设研究”“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研究”“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变革”“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等议题,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主旨报告、圆桌对话、专题研讨等形式,展开高层次、深维度的交流。
14场平行论坛同步开启,涵盖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板块,系统研讨改革发展关键路径。其中,教育板块聚焦思政育人、教育战略研究与智库建设、“四新”2.0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双一流”标准引领、高等教育评估改革、教育数字化、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以及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全面探讨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制度基础与实践模式;科技板块聚力高校科技创新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深入探析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的高校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人才板块则围绕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两方面,涵盖教育家精神传承、拔尖人才培养、就业育人新范式等内容。论坛上,多位名师大家、高校书记校长、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负责同志建言献策,共同展开了研讨交流。
“每届高博会我都会报名参加,主要是为了有机会能够现场聆听‘大咖’们的观点。”
“强国论坛聚焦当下多个教育热点话题,嘉宾们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我会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不论是高博会还是各场论坛,既是教育理念的一次展示,也是将教育成果落地转化的一个契机。”
……
如此密集的论坛与活动不仅是前沿理念的交流平台,更是思想碰撞的盛宴。大家直呼“干货满满”,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以展为媒,高博会架起的是开放之桥,更是共赢之桥。
这场创造了“头部院校参加最多”“名师大家参与度最高”“成果转化最丰硕”等诸多“历届之最”的盛会,汇聚起创新资源和前沿技术,彰显了本届高博会独有的战略价值,也映衬出吉林的无限活力。与会者“不只为高博会而来”,吉林发展的决心,也必将“不止步于高博会”!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张鹤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