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体聚焦 | 英媒:美国的制度性选择让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更新时间:2025-11-24 21:0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英国《卫报》11月23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而美国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美国的制度性选择,导致贫困人口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英国《卫报》网站截图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美国却有数百万“3美元贫民”

文章引用世界银行的数据指出,1990年时,中国还有9.43亿人每日生活费不足3美元(以2021年美元计价);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为零。而美国却并未取得如此成效。目前有超过400万美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25%——依靠每日不足3美元的收入勉强度日,这一数字是35年前的三倍多。

△《卫报》援引世界银行的图示(世界银行通常以“每日3美元”作为极端贫困线)

美国并非“做不到”,而是“选择不做”

文章称,这些数据与美国自我宣称的持续成功并不相符。美国的生产率在发达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但并没有因此转化成更均衡的社会分配。

《卫报》认为,一个社会的成功程度取决于这个社会如何使用自身创造的财富,以及如何分担失败带来的成本。与中国不同,美国并未向在贫困线边缘勉强度日的人群提供太多帮扶。尽管美国的人均经济产出高于中国,但美国的赤贫人口数量却超过中国,这其中原因并非经济能力不足,而是政策选择不同。

贫富差距持续拉大:贫困份额跌至“发展中国家水平”

文章指出,美国收入不平等的状况早已广为人知,但其收入分配持续失衡、甚至不断恶化的程度仍令人震惊。

1980年,美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总收入规模大约相当于最富裕的10%人群收入的52.5%;

2000年,这一比例降至48% ;

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42.5%;

与此同时,贫困群体的收入所占国民收入份额正降低至发展中国家的水平。2000年至2023年间,美国最富裕的前10%人群的收入增速,是最贫困10%人群收入增速的两倍多。如今,美国最贫困的10%人口仅获得全国收入的约1.8%,这与玻利维亚等发展中国家水平相当。

市场因素之外,更关键的是政府选择

文章认为,美国贫困率居高不下,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政策导向的长期取舍。

特朗普政府为例,其“大而美法案”(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以及几乎不加区分的全面关税措施,预计将推高美国内大量日用品的价格、削弱企业投资与就业。与此同时,因大幅削减医疗补助与《平价医疗法案》补贴,数百万人被迫面临更高的医疗成本。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评估认为,这些政策的综合效果将导致除最富裕的20%人群之外的所有美国家庭收入下降,其中最贫困的10%家庭收入将减少7%。

跨越数十年的两党共识:不断偏向富人

文章指出,美国对贫困群体的冷漠并非是某一届政府所为,而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在过去50年的共同趋势——以“市场效率”为优先,而非解决美国日益加剧的收入差距问题。

数十年间,几乎各届美国政府都出现“富人收入增长超过穷人”。

文章说,耐人寻味的是,尽管特朗普声称自己代表的是那些被冷漠的经济力量所压迫的普通美国工人,但其政府的各项政策实际上正在加深美国资本主义的固有痼疾。


原标题:全球媒体聚焦 | 英媒:美国的制度性选择让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