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化外语教学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

  更新时间:2021-06-30 09:25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魅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外语教育承担着增进跨文化理解的使命和责任,发挥语言学科优势,将中国文化不断融入其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新人,是当代外语教育努力的方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需要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语言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新时代新形势下,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外语教学必须聚焦于此,强化体系建设,丰富内涵、内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导入,在把国外先进文化引进来的同时,也要把中国文化介绍出去。为此,教学中要融入中国文化,将外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树立全面的中西方文化观,重视提高学生用外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双向跨文化交流推广传播能力的人才,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在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需要系统优化教材,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地将中国文化资源注入其中。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目的语国家文化信息较多、本国文化元素不够的问题。因此,在教材改革中,需要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当代中国文化元素,以丰富教材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教材中加入这些元素,积极展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作为全球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已经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外语教材应顺势而为,不断补充新时代的文化元素,增加“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航天发展、抗击疫情等方面的内容,多元展现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好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将中国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融入。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更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加以提炼展示,在中西方语言文化比较中有国际视野,体现当代价值。以英语教学为例,采用对比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及相通之处。如可将伊索寓言中《老鼠与狮子》与中国成语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较阅读,可将西方的经典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比较阅读,可将华佗发明“麻沸散”与西方使用“麻醉剂”比较阅读等。通过比较,学生能够透过故事,直观地感受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交流有深刻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世界多元文化,扩展国际视野,进而形成独立的思辨能力。

将中国文化融入外语教学,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师生都须在适当的语言情境中,紧扣单元学习目标,整体设计、科学开展语言学习活动。课程设计者要对目的语指向的外语文化素材加以协调、平衡,最终形成一种统一的设计整合,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双向的文化输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多视角、多向度地进行文化接受与思考,形成全面、客观的文化价值观。如在英语教学中,学习与“时间”有关的知识时,可通过展示中国古今计时工具,应情应景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有关“家人”的内容时,可结合中秋节“团圆”主题,在课堂上过一个“中秋节”。此外,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课外实践、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编辑:徐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