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振兴这5年之生态文明建设—— 书写绿水青山新篇章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陈沫   更新时间:2022-06-19 07:42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梅河口坚持“大空间、大生态”理念,着力打造公园城市、花园城市、精致的客厅城市,为发展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守护“吉林蓝”,我省在秸秆禁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部署规划。图为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一角。

河湖连通,草茂粮丰。良好的生态已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最大资本和优势。

水鸟云集查干湖。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吉林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践行着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放眼吉林大地: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5.04%,森林蓄积量达到10.9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国有林区全面停伐,使全省9400多万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2021年全省所有市(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新高,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培育更加广泛的绿色价值观

2018年7月1日,我国首部保护黑土地的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一个政策拉动、因地制宜、能推广落地、有法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有2800万亩黑土地采取保护性耕作,已占粮食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这片黑土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

这五年,吉林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打响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真正实现青山有人管,绿树有人护;河湖长制全面建立,1.8万名河湖长勇担使命,只为河湖长安水长清;《吉林省“无废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吉林省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吉林省秸秆禁烧量化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让生态文明建设有的放矢,绿色发展层次水平逐步提升。

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吉林实践”

五年来,全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启动实施“双碳”行动,建设碳中和示范园区,聚焦保护水资源、强化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守护水岸线、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和做强水经济“6+1”项重点任务,建设清洁能源经济示范区,持续开展绿美吉林行动,启动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工作扎实推进。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战场,东北虎、东北豹、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全省各地各部门全方位全领域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着力构建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全民义务植树如火如荼展开,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百姓生活共识,倡导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减少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用品使用……越来越多的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最大公约数”正在形成。

做活生态产业文章,共享生态成果之甜

2014年5月1日,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吉林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转型”。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农业体验等新业态,不断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和乡村跨越赶超的“大引擎”。全省各地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生态之美催生出发展之变。

今年,吉林已经谋划和建设一汽新能源汽车、西部“陆上风光三峡”、东部“山水蓄能三峡”、万里绿水长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一批重大绿色发展项目。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吉林的绿色征途,永不止步。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石雷 丁研 摄)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陈沫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