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集安看英雄桥,开启红色筑梦之旅

作者:本报记者 裴雨虹   更新时间:2024-04-06 08:37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慷慨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志愿军浩浩荡荡跨江的场景,紧凑有力的节奏与歌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极强的必胜信念,也不断鼓舞着当代人奋勇向前,顽强拼搏。

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辑安县(今吉林省集安市)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率先渡江入朝,这里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部队的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朝鲜战争期间,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成为多个主力部队的过江通道以及后勤供应大动脉,共有42万名志愿军战士和17.2万担架队员从这里奔赴朝鲜战场。而这座凝聚着志愿军和当地百姓贡献与牺牲的“英雄桥”,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深刻的红色记忆。

74年后的今天,依旧巍然耸峙,刻有“鸭绿江大桥”5个字的石碑伫立一旁,集安口岸国门与朝鲜慈江道满浦市隔江相望,这座大桥成为了连接吉林集安至朝鲜满浦国际铁路的重要通道,集安口岸则是中国对朝的三大铁路口岸之一。

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全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孔,桥体为钢架结构,混凝土桥墩,铁路桥上方建有钢架花梁。大桥下,于2023年9月建成的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展示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历史事件、经典故事、英雄事迹等,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陈列展览让人们深切感受志愿军先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庄严的口岸国门与整齐的铁路轨道旁,仍保留着飞机扫射留下弹孔的碉堡。这座桥连同口岸国门和周边的附属建筑,成为了集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出生于吉林辽源、工作在浙江杭州的董馨选择在这个清明节假期来到这里,感受这特殊的风景。“先辈们曾在这里热血奋战,看着庄严的国门和承载历史记忆的大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祝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董馨说。


作者:本报记者 裴雨虹
编辑:梁拓元